辅食 当前位置: 首页 > 辅食

巧手捏“面燕” 非遗勃发新生机

来源:bob开户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7-05 21:15:44
详细介绍

  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 王晨曦 通讯员 李美美4月2日,佳县赤牛坬景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捏“面燕”非遗传承活动

  4月2日,佳县赤牛坬景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捏“面燕”非遗传承活动。赤牛坬村乡民与景区工作人员积极参加。

  在乡民王小利家的院子里,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麦香,欢声笑语此伏彼起。几名心灵手巧的陕北婆姨围坐在桌前熟练地揉捏着面团。眨眼间,一只只绘声绘色、展翅飞翔的“面燕”便在她们的手中“诞生”。

  4月2日,王小利介绍:“现在,‘面燕’的把戏继续不断的添加。陕北人年年都要捏‘面燕’,家里有白叟的就捏‘老燕’,有小孩的就捏‘小燕’。‘老燕’驮‘小燕’标志着孝道,‘鱼形燕’涵义年年有余,十二生肖系列则是年轻人的新创意。”

  近年来,佳县经过举行五光十色的风俗活动,让捏“面燕”等非遗项目进村庄、进社区、进景区。

  活动期间,赤牛坬村乡民的屋檐下、枣林中缀满“面燕”串,游客可随手摘食。“面燕”与古拙的窑洞相映成趣,是共同的“可食用景象”。

  在佳县文化馆,非遗传承人和文化馆员工现场捏“面燕”。我们一边聊着家常,一边搓、捏、挑、剪,一个个面团转眼间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“面燕”。

  在佳县燕翼堂义塾,佳县妇联举行了“非遗传承 面燕寄情”活动。我们围坐在长桌前,搓弄温润的面团。非遗传承人张锦芳手持木梳演示雕刻燕羽的窍门。不一会儿,艾草染就的“青燕”与红枣点染的“赤燕”就做好了。

  佳县“面燕”制造前史悠远持久,可追溯到明代,制造工艺杂乱,要经过和面、发酵、捏塑、蒸制、上色等工序。

  “00后”马雨欣是赤牛坬景区的讲解员。在老师傅手把手地教授下,她能捏出一个个憨态可掬的“面燕”。

  “我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,曾经一向看父辈捏这么多东西,但自己不存在捏过。来到赤牛坬景区后,为了给游客展现捏‘面燕’,我专门进行了学习。”马雨欣说,“捏‘面燕’看起来简略,但实践比较难。我期望可以经过不断尽力,将老一辈的手工传承下去。”(记者 王晨曦 通讯员 李美美)

bob开户

  • 地址:中国广东省揭阳市揭东试验区3号路南侧

  • 电话:0663-3265128

  • 邮箱:dt@gddtry.com



  •         
  • 关注我们

© 2019 版权所有 bob开户粤ICP备09098855号